Contact Us

Use the form on the right to contact us.

You can edit the text in this area, and change where the contact form on the right submits to, by entering edit mode using the modes on the bottom right. 

           

123 Street Avenue, City Town, 99999

(123) 555-6789

email@address.com

 

You can set your address, phone number, email and site description in the settings tab.
Link to read me page with more information.

article/mandarin

Filtering by Category: Art

[藝文] MoMA PS1大展“大紐約(Greater New York)"

cmmn snss

written by Joyce Liu

MoMA PS1近期的展覽“大紐約"(Greater New York),展出對新晉藝術家的展示,1970、80及90年代時期實驗性藝術爆發的範例,批判都市貴族化、非政治性藝術及藝術市場。

參展的157位藝術家和400多件作品中,超過半數是在2000年之前創作的,而藝術家的年齡也都在48歲以上。這次的展覽是由大眾汽車的贊助,並且將會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繼續成為MOMA PS1最大的贊助商。展覽的策展團隊都是之前個別有為PS1策展過的舊人了,為策展人彼得·艾爾力(Peter Eleey)、藝術史學家道格拉斯‧克萊普(Douglas Crimp)、聯合策展人托馬斯·J.拉克斯(Thomas J. Lax)以及策展助理米婭·洛克斯(Mia Locks)。

展覽不僅重新定義了新晉藝術家(emerging artist)是一個沒有年齡限制的概念,同時帶入一系列優秀的年輕創作者。這個美術館中最大的展廳的主題貢獻給了人類形象並同時反映了那個黃金年代的藝術,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雕塑家托尼·麥特裏(Tony Matelli)的兩件裸體雕塑,一男一女,上下顛倒的矗立在展廳中;伊麗莎白·耶格爾(Elizabeth Jaeger)的雕塑描繪了一對正在交媾的情侶;和呼瑪·巴巴(Huma Bhabha)的青銅雕塑描繪了一個21世紀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而展覽最終是兩位已故藝術家來落下句點的。戈登·瑪塔–克拉克的三張照片記錄了1976年他為MoMA PS1的首個展覽創作的“建築切割"(structural cuts)(當時這所機構還只是叫PS1)。亨利·弗林特(Henry Flynt)在1970年代拍攝的57張記錄了傳奇塗鴉組合“SAMO©"的照片,其中由讓·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親自上陣,塗鴉標語諷刺:“SAMO© for the so-called avant-garde"、“SAMO© is dead”。這些作品讓人回想起1971年PS1成立之初,它是作為“藝術及城市資源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Art and Urban Resources Inc.)而出現的,當時的目的是想將紐約的廢棄建築改造成藝術家工作室。

這些作品、這次的展覽向我們印證了—那時候的紐約,藝術家們無拘無束地創作階段,同時也提示了當今紐約藝術的日漸衰落。


Info : 

MoMA PS1

展期到2016/3/7,有興趣又剛好在紐約的朋友還來得及喔!


 

[藝文] 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展

cmmn snss

written by Joyce Liu

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正舉辦眾所期待的村上隆大型個展【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展】,展覽自10月31日起展出至今年3月6日為止。【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展】是自2001年於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所舉辦的【召喚或開門或回復或全滅】展後,村上隆14年以來睽違已久的日本大規模個展!

展覽的注目焦點是全長達100公尺的超級大作〈五百羅漢圖〉。該作品感念於311大地震時,卡達於第一時間對日本伸出援手,而於2012年在卡達杜哈發表,這次展覽將是該作品首次於日本公開展示。日本超人氣二人樂隊組合柚子也到現場和村上隆一起在〈五百羅漢圖〉畫前合唱柚子的歌LAND。

〈五百羅漢圖〉集合了全日本各美術大學共200人以上的學生共同完成。【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展】由4面組成,各冠上中國古代思想中掌管東西南北的四神之名,表現出宗教與藝術、人之死亡和極限等意象。此外,刺激村上隆製作〈五百羅漢圖〉的主要契機,江戸時代的繪師長澤蘆雪的〈方寸五百羅漢圖〉以及狩野一信的〈五百羅漢圖〉也會於該展覽中同時展出。將村上隆的〈五百羅漢圖〉對照著欣賞的同時,能夠體會到江戸時代的繪師和村上隆間的對話。

其他展出作品還包括,村上隆大型雕刻作品〈宇宙的初啼〉及〈欲望的炎-金〉,以及為了這次展覽製作的代表性系列作品最新作〈727〉及〈Tan Tan Bo〉等,許多首次在日本公開的作品。



 

[設計] Satoshi Kawamoto創造水泥叢林裡的心靈綠洲

cmmn snss

Written by Soup

第一次知道Satoshi Kawamoto(川本諭)是在滑手機瀏覽instagram時不經意看到的,那時僅覺得這個日本人很有型,不像是印象中從事園藝和設計設計的設計師,後來幾次在GQ和Detail等雜誌看到關於他的專訪,才真正感受到這個大叔實在不簡單,不只在設計圈,甚至是在時尚界都有極佳的評價。

Satoshi Kawamoto在接觸園藝設計以前,其實是個健身教練,這似乎可以從他年過四十仍保養得宜的健壯身材上一窺端倪,在他23歲那年,他憑藉一股熱情,毫無經驗背景地進入一間精品室內傢飾商店工作。2000年初,東京吹起一股咖啡店熱潮,Satoshi Kawamoto和他的夥伴開始為咖啡店內部裝潢做設計。其中有一間咖啡店給了他們一小塊空間,讓他們利用這個機會開設了一間店中店,販售花卉和綠色植栽。Satoshi Kawamoto的設計巧妙地融合了植物、古玩和字型設計,他的審美觀跳脫了日式庭園設計的框架,甚至超越了傳統日式美學「侘寂(Wabi-sabi)」的概念。Satoshi Kawamoto傑出的設計,讓他所開創的Green Fingers漸漸受到注目,有越來越多如店內陳列或是概念設計的案件找上門來,Satoshi Kawamoto亦將他的設計集結成冊,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他的美學。

註:侘寂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侘寂的美有時被描述為「不完美的,無常的,不完整的」。

Satoshi Kawamoto的綠色王國不僅只在日本國內擴展(Green Fingers在日本已有7個據點,5間在東京,另外2間在橫濱),它更將它的根伸往美國紐約,一開始僅是一間在東村(East Village)的精緻小店,店外擺滿了苗圃,看起來有些雜亂。Satoshi Kawamoto曾表示”在我看來,有些人的家中可能非常井然有序並布置了許多名家設計的傢飾,看起來非常的酷,但是那不會讓我有家的感覺,就像你到了一間飯店,看見它們的插花擺設,太過完美反而產生了距離感。我喜歡設計帶給人的舒適感,一點雜亂、一點不完美,那才是我心目中的舒適。”這段話剛好道出了Satoshi Kawamoto的設計理念,在紐約的店址移到人文薈萃的文青聚集地下東城(Lower East Side)後,地方變了, Satoshi Kawamoto仍維持一貫的風格,他以粉筆板書和看似雜亂無章法的安排,在植栽經過時間成長後,成為了層次有質感的設計,為整個社區帶來不一樣的面貌。

前面有提到Satoshi Kawamoto非常有型,所以也受到時尚圈的關注,像是他曾被知名攝影師Tommy Ton點名,與Eugene Tong和Nick Wooster等神人並列為2015年最值得關注的街頭型男,或是與Filson、Gant Rugger和Mr Porter等知名品牌合作,更讓人確定美學概念與時裝文化不謀而合。近來積極發展業務的Green Fingers,在店裡不僅販售植栽,也提供各類服飾、配件以及生活用品,Satoshi Kawamoto認為”也許一開始客人是被植栽吸引進來的,但逛了一圈後,可能會帶走幾樣有設計感的小物。又或者剛好相反,原本是要找盤子的客人,反而帶走了幾株盆栽綠化生活環境。” 這樣的安排鐵定讓Green Fingers的業績和店內的植栽一樣欣欣向榮。(笑)

Satoshi Kawamoto不願意自己的設計被定義為美式或是歐式風格,他認為他正在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但不會否認自己受到像是茶道和插花等日本傳統美學的影響,因為那些藝術已根深蒂固在他身為日本人的靈魂之中。此外,Satoshi Kawamoto不認為自己是園藝工作者,因為他提供給客戶的不只是單純的花卉或植栽,而一種新的生活型式,讓見到他設計的人都對他所設計的空間又驚又喜。

在現今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從早到晚接觸到的多是3C產品,很少能夠有機會,或甚至是不願意到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中的綠色植物。Satoshi Kawamoto的設計讓欣賞植物變得更有趣且令人驚喜,在逛街的同時,或許能夠讓你不僅是透過shopping抒壓,更透過欣賞他的設計洗滌疲憊已久的心靈。幾個月前,CMMN SNSS恰巧在富錦街的富錦風浪見到Satoshi Kawamoto的作品,雖然規模不像他為其他品牌所做的那麼大,但是的確可以從其風格一眼辨認出是出自Satoshi Kawamoto之手。 

對Satoshi Kawamoto的設計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Green Fingers官網欣賞他的作品,或是到Amazon上尋找他的作品集.此外,下次到東京或紐約旅遊時可將Green Fingers規劃為其中的一站,也許會有不同於以往的逛街感受.


Source: 

Green Fingers Japan http://www.greenfingers.jp/

Green Fingers NYC http://greenfingersnyc.com/

富錦風浪 https://www.facebook.com/FujinSwell/


 

[藝文] 在巴黎龐畢度,藝術是「被禁止的等待 Waiting is forbidden」

cmmn snss

written by Joyce Liu

別以為巴黎只有羅浮宮、凡爾賽宮,這種古典優雅的景點可以看。巴黎也有超現代,奇怪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建築物,這就是和艾菲爾鐵塔一樣引起巴黎人震撼跟反對聲浪的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

1969 年的時候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GeorgesPompidou)為了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帶領軍隊大勝希特勒的法國總統戴高樂而提出的計畫。這座以現代藝術為焦點的博物館是英國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和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擊敗其他 600 個競圖爭取到的設計案。從外面看來,一點兒也不雅觀,因為這個建築物把內部裡該有的排水管、排氣管、電管線、樓梯、鋼架…全外露,龐大又凌亂,難怪是世界上稱霸為獨一無二的怪建築。

當然,一直以古典藝術和建築為傲的巴黎人絕不可能安靜的接受這個完全後現代主義。期間的爭議相當激烈,很多人諷刺這是一座「市中心的煉油廠」。這樣的建築後來被稱作「高科技派」風格(High-Tech)。可惜的是,大力推動這個博物館的喬治•龐畢度總統並沒有來得及看到它完成,就病逝了。所以這個博物館就以『龐畢度』為名紀念他,也因為地點就在 Plateau Beaubourg 這個區域,所以你會聽到很多巴黎人就叫它「Centre Beaubourg」。

其實,龐畢度中心裡面是個現代藝術博物館、展示中心、圖書館,還有;不錯的餐廳,活像是一個文化大超市。在館藏方面,龐畢度藝術中心以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與當代藝術為主,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建築文獻圖稿、設計作品等,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並列全球最大的現代藝術中心。館藏豐富的龐畢度中心由於場地限制因素,更於2010年5月12日於法東的梅茲(Metz)全新開幕龐畢度二館。龐畢度每次的主題展或藝術家特展總是展品豐富,讓參觀者飽覽世界大師名作的同時;還可以依年代循序漸進地了解藝術作品。而龐畢度中心舉辦的展覽主題,往往也是世界各國美術館策展的主要參考指標。

這次的特展是當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英籍巴勒斯坦的女性藝術家Mona Hatoum,她喜愛探討政治及社會張力所形成的現實生活狀態和壓力,大部分作品都圍繞著暴力、壓迫和偷窺這類爭議性的主題,她還經常在作品中突顯人類肉體的弱點和反抗性。Mona在這個展覽的文字介紹中,有句話說『…被禁止的等待 Waiting is forbidden』,何嘗不也是點出她對於這些透過作品所表達的社會議題關切的迫切性,是絕對不應該讓老百姓等待。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我聯想到,這句話似乎也頗貼應拿來形容龐畢度。龐畢度的展覽、龐畢度對於現當代藝術的社會責任,不僅都嚴守節奏且能即刻傳達給社會大眾;不願意讓社會對於藝術的演變有絲毫等待的拖延與誤時。我想,Mona對展覽所提到的一句話,正足以形容我對龐畢度對藝術傳遞的哲學觀。

據了解,Mona這位藝術家並不是第一次現身龐畢度展覽,1995年,由於她到巴黎Centre Georges Pompidou和在White Cube的展出,獲得了特納獎的提名。在參觀展覽時,發現這位藝術家喜愛創作物體裝置及表演類作品,初期是表演類作品居多,後來她從「活的」作品轉向機械裝置的創作,加入了視頻,燈光和聲響效果。她簡單利用我們日常生活用品,甚至微小到如頭髮或者紙張等材質,來創作大型裝置。在展場,有間房間佈滿了她的髮絲,天花板上地上到處都是,人們可以自由在空間走動,不小心可能會觸碰到從天上掛著的髮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她也利用藝術中心的空間特別為此次展覽有新創作〈Map (clear)〉,結合場內的落地窗前擺放由數千個透明玻璃彈珠,在地板上組成一幅世界地圖,結合窗外巴黎市的景觀,給予觀看者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其中也有些早期的創作,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有〈Projection〉、〈潛流Undercurrent(red)〉中跳動發光的燈泡和紅色捲曲的電線,也有包括去年在紐約古根漢博物館展出過的〈Impenetrable〉鐵絲鋼等……。這項個展會持續到今年的9月,之後將會到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和芬蘭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Kiasma)繼續展出。

除了館內精彩的展覽與館藏,千萬不要錯過館前的廣場,這也是博物館特色之一 。廣場上會有固定展示的雕塑品,這次來就看到著名的美國藝術家AlexanderCalder的動態藝術。更有趣的是,你會發現廣場上有許多人躺在那休息、野餐及喝酒,一邊觀看這奇觀建築一邊享受巴黎人自由奔放的生活姿態。但如果你逛累或嫌外頭太熱,博物館頂層六層有個時髦的藝術餐廳「Georges」,是後來由法國建築事務所Jakob & Macfarlane設計的,餐廳設有一個室外平台,讓你一邊吃飯一邊眺望巴黎的景觀。這餐廳內部也非常有趣,由幾個刷上不同顏色及不同形狀的空洞組成,它們有著多種功能,可以作廚房、吧台、私人包房和廁所,這獨特的設計為餐廳營造了不少趣味。


 

[藝文] 2015 Art Taipei期間最值得欣賞的畫廊展覽:陳彧凡同名個展-陳彧凡

cmmn snss

Joyce Liu

2015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29日下午二點先針對媒體開放預展,在新的台灣畫廊協會團隊及首度採用建築與空間規劃團隊加以改造展場空間之下,今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現一股內斂的優雅,收拾起過去簡直是視覺災難的黃色地毯、橘色或桃紅的主視覺顏色,在粉紫、葡萄紫、蘋果綠、粉綠及黑色的主色相互輝映之下,整個會場透過顏色將心理降到一個平和的舒服情態之下,讓168間來自不同地區的畫廊回歸到寬敞的走道及清暢的展廳;充分以作品來與觀眾進行視覺與心靈的溝通。

今年的台北藝博會規劃出五個展區,主場區也就是藝術畫廊,133間畫廊都是在這個展區中相互競豔。公共藝術區則是分別分散在幾個主要展區內,而且都會有一件較大的作品來做為主視覺。新作首映區則是以近三年創作但未在台灣展出的作品為主。藝術前線則是以新媒體為主要展示。新秀登場指的是8個來自中國、東南亞、日本、韓國的有潛力年輕藝術家與台灣文化部所支持的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區並立。主展區,也就是畫廊集中的區域,還是最受到藏家的矚目。整個來看,畫廊所呈現的作品都還是相當平均水平,沒有格外令人閃亮大驚艷的作品,倒是耿畫廊展出的那件2003年趙無極〈向我的朋友Jean-Paul Riopelle致敬〉的作品,依舊吸引很多人的駐足欣賞。至於,誠品畫廊的陳道明個展,以相當整齊與細膩的作品素質征服觀眾,率先就開出好成績。

陳彧凡同名個展-陳彧凡 

陳彧凡 山水 布面丙烯綜合技法、煤、細鋼絲、天然水晶

陳彧凡 山水 布面丙烯綜合技法、煤、細鋼絲、天然水晶

這件作品名稱是〈山水〉,從天花板懸空情洩而下的線,在線的尾端綑綁著水晶或礦石,與由壓力克板所訂製而成的方形盒中間還間隔著些少距離,藝術家顯然並沒有想要讓晶石能夠觸及到方形盒面,一如藝術家在方形盒底端也又擺置著一圓形畫布;接著則是一圈像是迴圈般所圈出的木炭圓。藝術家透過一種截然不同的材質來延展出自己內心的意象山水,表面上是沒有墨或油彩的任何肌理,可是,這件裝置作品卻處處流露出傳統山水的筆韻。尤其是在那從天花板直洩往下飛竄的線,在上端竟然出現線的纏繞、流動、穿越,層層堆疊出景深;就像是傳統山水畫裡所呈現群峰疊嶂間那一丈直飛而下的瀑布。再者,在那方形盒的表面,白色顏料淋漓之處,仔細瞧則會發現就像是水濺四射所激現的水滴。一件作品,沒有水墨卻能展現墨韻之姿。沒有山水筆觸,卻能呈現山水豪丈。材質,在這位藝術家手裡,成為一種再生的有機,跳脫了傳統材質本身的框架性,卻能以一種毫不猶豫的姿態去表達新丰采。

陳彧凡 莊子 紙本綜合技法 2008

陳彧凡 莊子 紙本綜合技法 2008

藝術家陳彧凡,1973年出生在福建莆田,目前居住在上海,從今(31)日開始在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的展覽,就是他於台北的首度個展。陳彧凡的藝術,安靜卻不死靜、運動卻不激動。這位藝術家通過極度繁複、重複的創作手法來表達自己對空間當中的時間看法。2008年他有一件名為〈莊子〉的作品,他先是在紙本上呈現眾多數字,那些個數字所出現單獨的每個數字,原來是《莊子》書中每個字筆畫數,密密麻麻、百轉情長,竟緩緩伸展出一冊頁,摺疊間;幾近生活又如何顯現出智慧。接著,他在這紙冊頁的對門在展出一整排彷彿盲人點字版的巨大畫頁。貼近一點看,則會發現那根本不是點字版,而是以電焊所點出的小細原點!就像經書、像祈禱文…像時間在心裡走過的曾經痕跡。2015年,他有一件名為〈衍生物〉,則是一件不規則狀「大畫」,從側邊看,則好像是發現一層又一層的千層蛋糕!由木板一層又一層壓制而成的形體表面是許多線條從各個不同面向;彼此交集卻一點也不顯混亂的格狀。而在這不規則形體的邊緣處,則是顏料所激湧出點滴狀。陳彧凡很擅長在很「平靜」的情態當中,丟下顆小石頭,然後,就雙手背在後腰處,帶著一抹淺到不能再淺的微笑,看著小石頭所闖的禍…那一圈圈帶出的情緒漣漪。他在作品當中,探觸時間;卻又不是去探討時間,而是以一種很原初的模樣來讓人看到時間在流動之下,留下及帶走的的痕跡。物件的本身在這位藝術家創作裡,儼然就是一種觸媒而不是材料,他透過這些觸媒讓觀眾見識到,原來;任何物件並不只侷限單一面向,物件的本身也能擁有思想性,只是看使用的那個人,有沒有將那份思想性給挑惹出來罷了!

陳彧凡 衍生物 布面丙烯綜合技法、木 2015

陳彧凡 衍生物 布面丙烯綜合技法、木 2015

陳彧凡 他和她 布面丙烯綜合技法 2014

陳彧凡 他和她 布面丙烯綜合技法 2014


Info : 

2015 Art Taipei  http://art-taipei.com/

今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30日起至11月2日,正式開放對社或大眾參觀。


 

[藝文] 紐約秋季畫廊開幕展

cmmn snss

Joyce Liu

紐約的秋季;忙碌,也象徵著金黃豐收、意味著另一個努力奮發的季節,所有關於夏季的慵懶與倦怠,都在八月底所有的紐約人慢慢返回崗位之後,秩序,也都回到了生活常規裡。尤其是位於紐約Chelsea雀兒喜的畫廊們,都為了秋季的新活動展開準備作業。紐約時間9月10日,儘管下起了雨,但卻絲毫不影響Chelsea畫廊區開幕的人潮,從街道到畫廊內部都是滿滿人潮,有些藝廊看展還需要排隊!從Chelsea market 18街一路 走來,你的雙眼將會繼續保持忙碌到崩潰的地步,因為,這裡可是有好多藝術展值得一看!

讓我們看看哪幾家畫廊是不容錯過的:

1. Mike Kelley 在Hauser & Wirth Gallery

這也是記者今晚的第一站,Mike Kelley是一位西岸洛杉磯已過世的年輕藝術家,去年在MoMA PS1回顧展相當轟動。他這個壞男孩簡直讓人愛死了。這次在Hauser &Wirth的展覽看到了些之前沒在MoMA PS1看到的一些作品,其中包括繪畫,行為藝術,視屏,雕塑及藝術裝置,他的瘋狂與Hauser &Wirth這畫廊太搭了,務必親臨觀賞。

 
2. Dan Flavin 在 David Zwirner Gallery

國際著名的David Zwirner畫廊當然要展出自己最愛的極簡主義大師Dan Flavin的作品,一踏進畫廊就被LED輻射射到,彷彿來到外太空,David Zwirner策展的實力也值得讚嘆,完全把Dan Flavin的作品出神入化了,值得光顧。除此之外,David Zwirner在另一個空間位於19街則是舉辦了兩位代理德國雕塑藝術家Isa Genzken與攝影藝術家Wolfgang Tillmans的展覽,同樣也值得一賞。

 
3. Christian Marclay 在 Paula Cooper Gallery

大家還記得2011年威尼斯得獎藝術家ChristianMarclay和他2011年在紐約MoMA展出且獲得許多迴響的〈The Clock鐘〉視屏創作嗎?這次Paula Cooper 畫廊將這位藝術家前不久在倫敦白立方的個展搬來紐約,展出他最新視屏創作〈Surround Sounds〉。這次他用波普藝術投入影像畫面中,讓我們環繞在四周都有影像投映的裝置作品時,欣賞一系列不加掩飾的波普藝術與抽象表現主義的結合。目的要拉近「看」與「聽」或者是「被看」與「被聽」之間的距離。不看,會後悔。

 

 

 4. Sarah Sze 在 Tanya Bonakdar Gallery

代表美國參加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中美混血裝置藝術家莎拉,這次好不容易舉辦個展啦!這次也是藝術家睽違5年重回家鄉美國舉辦的個展。展覽也是今晚最受歡迎的,整家畫廊裡從樓下塞到樓上,比Times Square跨年都還擠,想必大家都為Sarah這次睽違多年之後的新個展相當期待。由於她的作品涵蓋了許多物理構造的複雜性,對於展出的空間也相對會有極高的敏感性,讓觀眾能夠在空間中感受相當不同的心理氛圍。作為莎拉首次的個展,她表示自己花了不少心血來為展場佈置。這個展覽,請務必一定要來欣賞。


5. Roy Lichtenstein 在 Gagosian高古軒畫廊

高古軒不愧是第一名的畫廊,展覽格局就是跟其他畫廊不同,太霸氣啦!還記得1983年Roy Lichtenstein為紐約知名畫廊Leo Castelli卡斯泰利畫廊創作了一幅史無前例的臨時牆體畫作,但藝術家本人希望這幅畫作在展出六週後被毀掉。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什麼!這次高古軒竟然把當時這幅壁畫重新呈現。高古軒與RoyLichtenstein藝術家基金會一同合作希望再次呈現這幅壁畫,就根據藝術家工作室保留下來的文件檔案,為原始畫作進行複製,但為了尊重原作者的意願,這幅複製畫也將在展覽後被銷毀掉。聽完這樣的故事,你能不來嗎?

 

 

6. Frank Stella & Will Ryman & TaiXiangZhou 在 Paul KasminGallery

Paul Kasmin畫廊在自己三家不同畫廊同時舉辦了不同藝術家的開幕展,其中有我最喜愛的藝術家Frank Stella的雕塑和繪畫作品,Will Ryman的雕塑作品以及來自中國的新生代朦朧藝術家Tai XiangZhou的水墨畫。不看,可惜。


7. Mark Grotjahn 在 Anton Kern Gallery

Anton Kern Gallery近期很紅的藝術家Mark Grotjhn,也是去年春季在MoMA有過展出的【The Forever Now】展覽的藝術家之一。相對藝術家在MoMA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繪畫作品,這次在畫廊看到則是較多藝術家大膽的抽象雕塑作品,作品混合了抽象、紋理、線條、色彩和幾何形狀組合成破碎、重疊、重組的演變性,相當令人震撼和為之驚艷。


8. Josh Smith 在 Luhring Augustine Gallery

Luhring Augustine 為Josh Smith舉辦第六次藝術家個展,雖然他的畫總是筆法簡單,單單的幾條線,但那獨特的風格就會讓人捨不得離開,想無止盡的站在前面一看再看…。


9. Ann Truitt & Ron Nagle在 Matthew Marks Gallery

Matthew Marks畫廊分別呈現兩位雕塑藝術家的作品,一位是來自於美國華盛頓的雕塑家Ann Truitt在1964至1967年在日本東京居住時期的30件雕塑創作,以及也是雕塑家Ron Nagle的35件小雕塑作品。

 

10. Chuck Close in Pace Gallery

Pace選擇與全球知名的美國藝術家、畫家、攝影師Chuck Close再次合作舉辦第六次個展,將展出藝術家近期的創作,自畫像。